郑永年 | 为中国辩护(2012)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08日来源:公共政策研究院浏览次数:10


【关于本书】

 

作者: 郑永年

出版社: 浙江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 2012-4

页数: 235

定价: 32.0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郑永年看中国

ISBN: 9787213047763


  《中国改革三步走》作为一项系统的历史工程,任何改革都具有历史连续性。对改革问题的研究必须回答“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问题。再者,改革既具有系统性,也必须具有阶段性。改革具有系统性。就是说。各方面的改革都是紧密相关的;任何一项改革,如果没有其他改革的配合,就不可能取得成功。但改革也具有阶段性,就是说,各方面的改革不可能同时完成,一蹴而就,而是要分阶段逐步进行。

 

【关于作者】

 

郑永年,中国问题专家,普林斯顿大学政治学博士,曾执教北大,现任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中国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席,《国际中国研究杂志》(国际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和《东亚政策》主编,罗特里奇出版社《中国政策丛书》主编和世界科技书局《当代中国研究丛书》共同主编。历任北京大学政治与行政管理系助教、讲师,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研究员、资深研究员,英国诺丁汉大学中国政策研究所教授和研究主任。先后获得美国社会科学研究会/麦克阿瑟基金会(1995~1997)和美国麦克阿瑟基金会(2003~2005)研究基金的资助。

主要从事中国内部转型及其外部关系研究。近年来,先后出版专著20多部。其中,英文著作7部、中文著作22部,包括《未来三十年》《中国模式》《不确定的未来》《通往大国之路》《改革及其敌人》等。先后在国际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如在《比较政治研究》《政治科学季刊》《第三世界季刊》等期刊上。

 

【本书目录】

 

第一部分 中国模式的优与困

中国模式的机遇和挑战

中国模式能够被围堵吗

为什么要提中国模式

中国模式的核心是什么

中国模式的改进

中国模式研究应去政治化


第二部分 中国崛起的世界意义

切莫夸大“北京共识”

中国的崛起:军事大国还是商贸大国

如何理解中国的“和平崛起”

中国人应理性看待中国的崛起

国际责任关系着中国崛起

国际发展视野中的中国经验


第三部分 崛起中的经贸大国

中国的经济外交与和平崛起

能源危机对中国国际战略的教训

中国与全球资本主义

中国在欧盟眼中的战略利益定位

中国应思考如何保护其海外利益

中国如何实现战略“走出去”


第四部分 文化崛起与国际形象

为什么要追求“文化崛起”

中国要追求怎样的外部文化崛起

中国国际形象的根基是什么

在压力下重建中国民族主义

中国的崛起要求民族心理的转型

奥运会寻回中华文明的自信

中国能否为世界提供另一个文化范式

中国的文化现状及其“走出去”困局


第五部分 中国与全球金融秩序

亚欧峰会检验中国领导能力

金融危机与中国的国际经济秩序

中国如何在G20定位国家利益

国际金融体系的重建,中国能做什么

G20和中国国际战略的再思考

中国如何应对国际力量再“集团化”

世界经济的新格局与中国的机遇


第六部分 中国的国际观

领袖外交中的大国谦卑

中国的新国际战略观

要预防中国思维的美国化

中国的国际观从何而来

中国外交思维美国化的后果


第七部分 对外开放与国家转型

要正确处理内外部改革之间的关系

从外部贸易纠纷到内部贫富分化

中国在危机中重新寻找发展模式

中国不能模糊谷歌事件的焦点

中国未来十年改革的“战略机遇期”


第八部分 全球化:中国如何回应世界变局

联合国改革触动中国核心利益

从“中国威胁”到“中国责任”

中国再次面临国际战略选择

中国“走出去”应有新模式

中国要确立外交政策国际话语权

中国和西方进入互不确定的时代

相互依存状态下的中国国际环境

中国要加快国际政治话语的建设

中国的崛起及其外交和战略压力

环保经济和中国国际话语权的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