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永年|中国的"行为联邦制" 中央-地方关系的变革与动力(2013)

发布时间:2013年04月30日来源:公共政策研究院浏览次数:12


【关于本书】


作者: 郑永年

出版社: 东方出版社

副标题: 中央-地方关系的变革与动力

译者: 邱道隆

出版年: 2013-4-1

页数: 389

定价: 65.00元

装帧: 平装

ISBN: 9787506061285


《中国的行为联邦制:中央-地方关系的变革与动力》是从行为方式的视角对中国的中央—地方关系进行概念化的首次尝试。尽管中国并没有一种联邦形式的政府体制,但作者认为,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中国的中央—地方关系日益遵循联邦制的原则在运作。联邦制作为中国的一种运行机制被置于研究之中。作者将中国现存的政治体制定义为“行为联邦制”,并在书中对它的起源和动力做出详细的分析。这一体制主要由两个相互关联的因素驱动——政府间的放权化和全球化。当1980年代实施的经济放权导致“行为联邦制”的形成时,90年代兴起的全球化加速了这一过程并越来越施加影响,使之表现出制度化的趋势。 

 

【关于作者】

 

郑永年,中国问题专家,普林斯顿大学政治学博士,曾执教北大,现任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中国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席,《国际中国研究杂志》(国际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和《东亚政策》主编,罗特里奇出版社《中国政策丛书》主编和世界科技书局《当代中国研究丛书》共同主编。历任北京大学政治与行政管理系助教、讲师,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研究员、资深研究员,英国诺丁汉大学中国政策研究所教授和研究主任。先后获得美国社会科学研究会/麦克阿瑟基金会(1995~1997)和美国麦克阿瑟基金会(2003~2005)研究基金的资助。

主要从事中国内部转型及其外部关系研究。近年来,先后出版专著20多部。其中,英文著作7部、中文著作22部,包括《未来三十年》《中国模式》《不确定的未来》《通往大国之路》《改革及其敌人》等。先后在国际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如在《比较政治研究》《政治科学季刊》《第三世界季刊》等期刊上。

 

【本书目录】


中文版序

英文版序言

致 谢

译者的话


第一章中国的中央—地方关系:研究方法

结构的研究方法

过程的研究方法

文化的研究方法

寻求一种新范式


第二章“行为联邦制”:中国中央—地方关系中的组织、过程和规范

中央—地方关系的“行为联邦制”和结构环境

“行为联邦制”:组织、过程和规范

强制、谈判和互惠:“行为联邦制”如何运作

小结


第三章“行为联邦制”中的互惠性互动

历史的影子与未来的影子

过去的影子:毛泽东时代的中央—地方关系

互惠:改革年代的中央—省关系

小结


第四章“行为联邦制”之下的自主发展:放权之后的江苏

调整发展战略

财政改革,改变投资模式和工业结构

为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而努力

政府企业家化和乡镇企业

小结


第五章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地方社会:政府间放权下的浙江

商业传统及其对现代浙江的影响

政府间放权下的政策调整

财政放权和投资模式的变化

出口导向型战略的发展

国家扶持与非国营部门的成长

温州模式: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

小结


第六章强制和政策实施:政府间再集权下的广东

广东“地方主义”的形成

后毛泽东时代广东的“地方主义”

广东的“地方主义”:超出界限

对广东“地方主义”看法的改变

反对广东“地方主义”的运动

干部任命制度的局限性

在调整中央—地方关系上先行一步

小结


第七章集体谈判与中央—地方互惠:“行为联邦制”中的省际联盟

省际联盟形成的制度根源

中国西南六省(区市)经济协调会

作为联盟的经协会:与中央的集体谈判

在中国对外贸易中构建省的活力

小结


第八章中国“行为联邦制”的未来

省:不确定的期望

“行为联邦制”的动力

作为半独立单位的省政府

“行为联邦制”的制度化:一种政治解决方案?


图形目录

表格目录

参考文献

索 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