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本书】
作者: 郑永年
出版社: 东方出版社
出版年: 2016-1
页数: 258
定价: 38.00元
装帧: Hardcover
丛书: 郑永年论中国
ISBN: 9787506088763
近年来,有关中国各方面改革问题的争论不断,政治改革话题更是越来越敏感,改革受到了来自既得利益群体的阻力。中国改革的困难现状该如何克服,本书中讨论了改革实践“从何而来”与“向何而去”。从三个步骤,即经济改革、社会改革和政治改革来讨论了中国改革的进程。本书中,作者结合了新加坡等国家的改革经验,深入讨论了中国改革三步走的可行性和实践性。
【关于作者】
郑永年,中国问题专家,普林斯顿大学政治学博士,曾执教北大,现任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中国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席,《国际中国研究杂志》(国际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和《东亚政策》主编,罗特里奇出版社《中国政策丛书》主编和世界科技书局《当代中国研究丛书》共同主编。历任北京大学政治与行政管理系助教、讲师,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研究员、资深研究员,英国诺丁汉大学中国政策研究所教授和研究主任。先后获得美国社会科学研究会/麦克阿瑟基金会(1995~1997)和美国麦克阿瑟基金会(2003~2005)研究基金的资助。
主要从事中国内部转型及其外部关系研究。近年来,先后出版专著20多部。其中,英文著作7部、中文著作22部,包括《未来三十年》《中国模式》《不确定的未来》《通往大国之路》《改革及其敌人》等。先后在国际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如在《比较政治研究》《政治科学季刊》《第三世界季刊》等期刊上。
【本书目录】
序言
第一章 近年来对改革的争论
一、政治改革话题为何变得越来越敏感?
二、如何克服执政者的“思维危机”局面?
第二章 中国改革模式的逻辑
一、分解式改革与激进式改革的优劣何在?
二、中国改革的第三步:主体性政治改革阶段
第三章 中国改革的三个步骤
一、经济改革:目标就是要“过河”
二、社会改革:以建设消费社会为目的
三、政治改革:以贤能政治和选举民主为核心
第四章 改革的现状和动力
一、改革的现状:如何理解“无改革”下的经济高速增长
二、四大阻力让改革执行举步维艰
三、顶层设计及其挑战
四、“新常态”下的改革不作为
五、改革不作为的制度要素
六、必须进行的体制改革
第五章 社会改革与经济改革的关系
一、以社会管理取代“维稳”,实现“强政府、强社会”的目标
二、社会稳定的基础是拥有一个庞大的中产阶级
三、分税制再改革:中央政府应承担起社会建设的主要责任
四、国有企业改革方向:回到过去与全面私有化都不可行
五、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举国体制导致的“国富民弱”
第六章 中国共产党与政治改革
一、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模式的核心和政治改革的核心
二、治权的开放性是中国传统政治的显著特征
三、中国当代政党制度具有深厚的文化传统根源
四、中国共产党知名品牌的开放性政党制度
五、政治开放性不足的消极后果:体制性腐败与党内民主的滞后
六、新加坡的经验:执政党吸收社会精英的维持开放性
七、基本国家制度的开放:人大、政协功能的完善与司法相对独立
第七章 民主化及其未来
一、如何才能走上优质民主之路?
二、为民主划定边界:泛民主化并不可取
三、解决民生问题是实现优质民主的前提
四、培养中产阶级的关键不是“杀富济贫”,而是提高劳动者收入
五、简短的结论:“中国政治从何而来”与“中国政治向何处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