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永年 | 重建中国社会(2016)

发布时间:2025年09月22日来源:公共政策研究院浏览次数:11



【关于本书】

 

 

作者: 郑永年

出版社: 东方出版社

出版年: 2016-1

页数: 164

定价: 28.0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郑永年论中国

ISBN: 9787506088770


目前我国进入了一个重建社会的战略机遇期。针对目前我国社会所面临的问题,作者通过多年的深入研究分析认为我国在今后相当长的一个历史阶段,重建社会秩序成为重中之重。当前,我们亟需抓住这个战略机遇期,已达到尽快促成经济和社会发展上一个新台阶的目标,同时为未来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奠定一个坚实的社会经济基础。


【关于作者】

 

郑永年,中国问题专家,普林斯顿大学政治学博士,曾执教北大,现任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中国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席,《国际中国研究杂志》(国际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和《东亚政策》主编,罗特里奇出版社《中国政策丛书》主编和世界科技书局《当代中国研究丛书》共同主编。历任北京大学政治与行政管理系助教、讲师,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研究员、资深研究员,英国诺丁汉大学中国政策研究所教授和研究主任。先后获得美国社会科学研究会/麦克阿瑟基金会(1995~1997)和美国麦克阿瑟基金会(2003~2005)研究基金的资助。

主要从事中国内部转型及其外部关系研究。近年来,先后出版专著20多部。其中,英文著作7部、中文著作22部,包括《未来三十年》《中国模式》《不确定的未来》《通往大国之路》《改革及其敌人》等。先后在国际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如在《比较政治研究》《政治科学季刊》《第三世界季刊》等期刊上。

 

【本书目录】

 

序言 社会改革应成为国家发展的新方向


第一章 我国社会可能要面临失序状态

一、社会正在失去其整合的经济基础

二、社会秩序在很大程度上失去社会阶层基础

三、社会道德基础的流失和社会信任危机

四、群体性事件频繁发生

五、暴力行为丛生且毫无规则

六、社会文化凝聚力的流失

七、 当财富和知识“退出”之后,社会还能留下什么


第二章 对问题的诊断

一、“左”派的解释:市场经济是根源

二、自由派的解释:政治权力是关键


第三章 为什么社会失去了秩序

一、经济领域和社会领域缺失边界

二、社会改革的缺位与社会空间的缩小

三、 公民权的缺位:分税制导致的权力和财富向上集中


第四章 改革和重建社会

一、 济结构基础的再平衡:如何处理政府与市场、国企与民企关系

二、 经济领域和社会领域之间的再平衡:不能将GDP 主义应用到社会领域

三、 政治领域和社会领域之间的再平衡:社会的自我管理与“被”管理

四、行政体制改革:小政府和强政府

五、社会改革:大社会和强社会

六、土地问题是农村社会秩序建设的核心

七、实现“和谐社会”要培植一个庞大的中产阶层

八、如何摆脱司法衰败与社会不信任的恶性循环

九、建设安静型社会文化,提升国人幸福指数


第五章 抓住重建社会的战略机遇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