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吴逊教授到访IPP开展明远论坛讲座
2024年4月17日上午,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社会枢纽创新创业与公共政策学域吴逊教授应邀到访IPP,并以“粵港澳大湾区科创中心建设:创新生态理论视角下的策略和实践”为题开展讲座。讲座由IPP中国制度型开放研究中心(南沙)主任蒋余浩教授主持,特别邀请了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郑跃平副教授以及华南理工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刘红波副教授两位青年学者参与对话点评。来自华南理工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南沙开发区政研室以及线上听众共计40余人参与本次讲座。
吴逊教授在讲座中从协同性、适应性等多个维度深入阐释了科创生态的理论框架,并对其主要特点进行了论述。
吴逊教授在明远讲坛就粤港澳大湾区创新生态议题进行分析
他指出,“科创生态运作的关键因素在于提升创新要素间的关联度”。他认为,科创生态建设有两条路径——创新要素增量导向和创新生态优化导向。其中,创新生态优化导向更加重视生态系统的整体优化和参与者间的协同效应。
通过对广深港三地科创政策的文本研究,吴逊教授剖析了两种路径的政策的边界、指向和实施力度,展现了粤港澳多地政府在科创建设上的政策脉络和路径取向。他指出,要解决粤港澳大湾区生态系统互动不畅通等问题和挑战,应该以体制创新为抓手,从跨区域合作机制、产学研合作等方面推出更多切实举措。
在点评环节中,郑跃平副教授指出,粤港澳大湾区囊括了科创生态所需的要素,进而塑造了大湾区差异性的优势。目前,粤港澳各地区还需进一步吸收和整合外部资源,破除区域内科创要素分散的局面,以各种方式令创新资源落地生根,融入当地的创新生态。刘红波副教授指出,粤港澳大湾区科创要素存在交流障碍,应从协同上破题,推动“桥梁建造”而非“移山填海”,着力于资源配置优化。另一方面,要从全球化的角度思考粤港澳科创生态,以更宽广的视域汇集资源。他特别指出,在广州南沙这一科创高地开展此次科创生态主题的研讨,极具现实意义。
论坛现场讨论气氛热烈
在互动环节,参会嘉宾踊跃提问,IPP研究员赵巍、林辉煌、郭海等人分别就创新检验主体、中美科技政策比较、科创政策是否应“作减法”等问题与吴逊教授进行交流。此外,普华永道大湾区政府事务部张艳还就创新生态信息聚合、政企对话渠道等问题发表看法。吴逊教授对提问进行了一一回应,现场研讨气氛热烈。
吴逊是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公共政策分析博士,香港科技大学公共政策学部及社会科学学部教授。曾任职于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担任水政策研究所所长。曾担任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等国际机构咨询专家。
本次讲座也是IPP举行的品牌性学术论坛“明远讲坛”第十期活动。“雅量弘高,达见明远”,明远讲坛旨在打造IPP的学术经典品牌,将邀请经济社会人文政治各领域有影响力的专家和学者、围绕当前发展话题或学术前沿展开分享和交流,提升IPP在公共政策研究领域的学术影响力。
与会嘉宾吴逊教授(左四)与郑跃平副教授(右三)、刘红波副教授(左一)与IPP成员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