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德公司:日本加大对太平洋岛国的外交攻势,有何盘算?|IPP编译

发布时间:2024年02月23日来源:公共政策研究院浏览次数:194

导语:

日本即将举办第十届太平洋岛国峰会。首届于1997年举办,每三年举办一次,是日本与太平洋岛国领导人之间的重要会晤平台。随着该峰会国际影响力的不断上升,澳大利亚、新西兰、法属新喀里多尼亚,以及法属波利尼西亚也进入了受邀之列。

长期以来,日本一直将太平洋岛国峰会视作太平洋外交战略基石。因此,日本十分重视利用该平台向太平洋岛国推销其“自由开放的印度-太平洋”愿景(以下简称“印太”愿景),这是一种争取政治盟友的重要方式。


从历史角度来看,日本与太平洋岛国的合作侧重于渔业资源开发和发展援助。然而,由于日本对太平洋地区的外交战略长期缺乏明确的目标,故日本与该地区国家的双边关系发展十分缓慢。


在国际局势复杂动荡的大背景下,日本应做出改变,以应对新的挑战和机遇。虽然美国与中国和俄罗斯之间的战略竞争尚未进入白热化阶段,但是太平洋地区一直是中美两国博弈的主战场。面对中国在太平洋岛国与日俱增的影响力,日本必须采取积极措施,使该地区国家成为实现“印太”愿景的重要支点。


此外,在实施“印太”愿景的过程中,日本不仅需要尊重太平洋岛国奉行的“广交友,不树敌”外交政策,也需要寻求与澳大利亚、新西兰、美国、法国等国合作。

图片

*本文作者:米娜·波尔曼(Mina Pollmann),兰德公司(Rand Corporation)资深政治学家。

01
太平洋岛国对实现“印太”愿景至关重要


“印太”愿景的核心理念是:通过建立基于“自由”、“开放性”、“多样性”、“包容性”和“法治”的国际秩序,确保印太地区的和平与繁荣。

2023年3月,日本政府发布了新版“印太”愿景,即“为实现‘自由开放的印度太平洋’的新计划”该计划指出,日本应致力于提升印太地区的连通性,将该地区打造成为不受武力、压力和胁迫影响以及重视自由和法治等的地区,并促其发展。

长期以来,南海和印度洋地区一直是日本外交战略的核心。但自2016年日本首次宣布“印太”愿景以来,日本开始逐步扩大其在太平洋地区的影响力。

2018年,“太平洋岛国”一词首次出现在日本《防卫白皮书》中,其中提到“日本将加大海上自卫队访问太平洋岛国的力度,并利用日本自卫队各军种的能力和特点与其展开交流与合作”。

时任外相河野太郎于2018年11月访问了巴布亚新几内亚,随后于2019年8月访问了斐济、帕劳、马绍尔群岛、密克罗尼西亚联邦等国,成为1987年以来首位访问太平洋岛国的日本内阁成员。

2021年9月,日本与太平洋岛国举行了首届国防部长级对话。次年,日本与汤加、斐济、所罗门群岛、帕劳等国举行了海上联合演习,并派遣军舰参与汤加火山爆发后的救援行动。2022年5月,时任日本外相林吉正访问了斐济和帕劳。

2023年1月,日本在法属新喀里多尼亚和基里巴斯开设了使馆,使其在太平洋岛国的使馆总数达到10个(美国为5个)。2023年3月,时任日本外相林吉正访问了所罗门群岛和库克群岛。

太平洋岛国与日本存在重要的利益关系。

首先,这些国家位于日本至大洋洲的航道上,这对于日本的经济安全至关重要。

第二日本高度依赖太平洋岛国的自然资源,尤其是渔业资源。

第三,日本希望借助太平洋岛国在多边机制中的影响力,推动国际海洋秩序的法制化建设,促进国家间争端的和解,以及加速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的改革。归根结底,与太平洋岛国发展友好关系,是日本确保其太平洋利益的关键所在。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高级讲师恩瓦尔( H. D. P. Envall)认为,如果希望太平洋岛国成为“印太”愿景的一部分,那么日本倡导的太平洋秩序就必须具备三大要素:平衡性、连通性、可构建性

但需要注意的是,过于强调平衡性可能会让太平洋岛国误认为“印太”愿景的真实目的是遏制中国。但即使“印太”愿景存在遏制中国的意图,日本也可以通过强调地区连通性和可构建性来消除太平洋岛国的疑虑,这将更有利于“印太”愿景的实施。

02
太平洋岛国对“印太”愿景的疑虑


太平洋岛国作为小国,只能通过国际法来维护自身的权益,因而更重视国际法的建设。与此同时,这些国家主张不选边站队,希望与所有国家保持良好关系。因此,“印太”愿景不能过于“反华”或“亲美”。

自2018年以来,“印太”愿景一直是太平洋岛国峰会的主要议题之一。该峰会强调维护东亚的安全与稳定,宣扬“海洋航行自由”,全面落实联合国对朝鲜的制裁,以及解决与可持续发展相关的问题和挑战。

2021年,太平洋岛国峰会提出以自由主义价值观为基础的合作模式。与此同时,日本宣布将通过全国上下一致努力,进一步加强日本与太平洋岛国之间的合作。

虽然太平洋岛国峰会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是仍有一些太平洋岛国因担心卷入日本与中国的对抗而对“印太”愿景持观望态度。在2018年的太平洋岛国峰会上,只有巴布亚新几内亚、斐济、密克罗尼西亚联邦、帕劳以及马绍尔群岛明确表示支持“印太”愿景。

甚至在此之前就有国家对日本将海上安全合作加入到太平洋岛国峰会的议事日程中表示不满,因为其最关心的是太平洋所面临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在2020年10月召开的太平洋岛国部长级临时会议上,有国家表示无法确定加入“印太”愿景能否满足其利益诉求,直到今天仍尚无定论。

法国国际关系研究所研究员帕琼(Céline Pajon)指出,不同于东南亚国家,太平洋岛国并不热衷于构建地缘势力范围,奉行“不与任何人为敌,与所有人为友”的外交政策,且尚未将“印太”愿景纳入到各自的国家战略中。因此,要推进太平洋外交战略的实施,日本应根据太平洋岛国的利益诉求来制定战略目标。

南洋理工大学教授古贺庆(Kei Koga)发表观点称,太平洋岛国峰会的积极性是毋庸置疑的,因为其强调功能性合作(例如应对气候变化),而并非战略性合作。

类似这样的倡议往往能够给利益相关者带来更大的战略利益。简言之,太平洋岛国峰会是促进日本与太平洋岛国关系不可或缺的工具,其战略意义正在不断凸显。

03
推动美国及其盟友与太平洋岛国合作


为推动太平洋岛国积极响应“印太”愿景,日本应淡化其地缘政治色彩,并利用美国及其盟友的比较优势,回应太平洋岛国的利益诉求。

日本与美国及其盟友建立了多个安全合作机制,例如“三方安全对话”机制、“四方安全对话”机制、“印太海域意识伙伴关系”倡议、“印太人道主义援助与救灾伙伴关系”倡议,以及“四方气候变化适应与缓解”方案。

此外,日本、美国和澳大利亚于2018年启动“三方基础设施伙伴关系”倡议,为太平洋岛国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更大的支持。2020年,三国宣布为帕劳海底电缆的建设提供资金,2021年,宣布为克罗尼西亚联邦—瑙鲁—基里巴斯海底电缆的建设提供资金。2022年6月,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英国和美国启动“蓝色太平洋伙伴关系”倡议,旨在更好地协调各方与太平洋岛国在气候变化、公共卫生等领域的合作。

根据兰德公司资深政治学家摩洛妮(Jennifer Moroney)及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战略与防务研究中心教授布拉克斯兰德(John Blaxland)的观点,日本应与第三方国家(美国、澳大利亚或新西兰)展开合作,共同向太平洋岛国提供安全援助:在可能和适当的情况下,双方应采取集中资源、制定统一方案、向受援国派遣联合顾问小组、拓宽与受援国对话渠道等措施,以便更有效、更及时地掌握和回应受援国的需求。

由于法国在南太平洋拥有多个海外领地,因此最适合作为日本的合作对象。兰德公司资深政治学家佩扎德(Stephanie Pezard)提出了法国在太平洋地区的两大优势。

其一是鉴于法国南太平洋海外领土的悠久历史,法国收集了大量有关太平洋地区的情况,对该地区有着深刻的认识;

其二是法国不像美国那样对中国颇具敌意。

有鉴于此,由法日两国主导的安全合作计划更可能让太平洋岛国所接受。

04
太平洋外交战略面临的挑战


今年的太平洋岛国峰会是日本向太平洋岛国推销“印太”愿景的又一个重要契机。乔治城大学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太平洋研究主任蒂德韦尔(Alan Tidwell)就日本如何游说太平洋岛国提出了几点政策建议:

(1)认真听取太平洋岛国的需求和诉求,务必要考虑各国面临的具体情况,切不可一概而论;

(2)允许太平洋岛国参与安全援助方案的制定,决策过程必须做到真正的透明化。

然而,去年日本核污染水排海一事,引发了国际社会的严重关切,很可能会导致太平洋外交战略面临严峻挑战。

虽然国际原子能机构认定该排放符合国际安全标准,但是并非所有的太平洋岛国均接受这一结论。尤其是在去年举行的太平洋岛国论坛领导人峰会上,太平洋岛国领导人在发布的联合公报中对于日本排放核污染水所造成潜在威胁的严重性再次表达了“强烈担忧”。

尽管这一问题正在太平洋地区持续引发不安,但是日本仍有足够的时间在今年太平洋岛国峰会之前请求国际原子能机构开展进一步的核查工作。

对于日本而言,只有把太平洋外交战略的重点放在太平洋岛国关心的议题上,“印太”愿景才有可能得到太平洋岛国的积极响应。

此外,在与太平洋岛国发展关系的同时,日本应与澳大利亚、新西兰、法国等国合作,统筹协调对太平洋岛国的援助,并在这方面发挥领导作用。与美国合作也同等重要,但前提是必须尽可能去除“印太”愿景的地缘政治色彩。

如果日本能够在与太平洋岛国的交往中尊重对方的主权和自主权,以平等合作的方式与其交流和合作,也能够提升“印太”愿景对太平洋岛国的吸引力。

★本文编译:
曾辉   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英文编译

图片点击链接阅读更多编译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