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作者 郑永年

郑永年|保卫社会:社会公正与我们的未来(2011)

12. 31, 2011


【关于本书】

所有责任者 : 郑永年著

所有题名 : 并列正题名 : Society must be defended 

标识号 : ISBN : 978-7-213-04428-1 

出版、发行地 : 杭州

关键词 : 社会问题---中国---文集

语种 : Chinese 

汉语分类 : 中图

分类 : D669-53 

丛编题名 : 郑永年看中国系列

载体形态 : 269页

十多年来,郑永年教授持续呼吁“保卫社会”,建议调整政策思路,进行以社会改革为主的整体性改革,做大做强社会,保护人民的基本社会权利,为未来经济的增长和社会的长期稳定奠定坚实的制度基础。本书即是作者持续观察和研究社会问题的成果,聚焦当代中国社会问题,从GDP主义、中产阶层、社会公平正义、社会道德和思想等方面来解释当代社会问题的由来,也从房地产、教育、“三农”和土地等社会领域的制度和政策演变来分析社会问题的深层次根源,在解释的基础上再探讨如何保卫和重建中国社会的问题。

当前,追求共同富裕已经成为中国下一步发展的方向,我们更需要把“保卫社会”放在重要位置,尽最大努力进行社会政策的改革和创新,为“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打下坚实基础。

【目录】

第一部分 从发展第一到保护社会

经济主义的局限性

问题不仅仅在于“弱势群体”

为什么要提建设“和谐社会”?

“发展”不一定就是硬道理

中国和谐社会有待于进一步制度创新

市场社会主义与中国和谐社会

小康社会、和谐社会与中国的发展难题

中国必须进行一场社会改革的攻坚战

中国要平衡国家发展权和社会民生权

第二部分 房地产和社会改革

中国住房政策的症结在哪里?

中国“圈房运动”弱化执政党社会基础

中国需要实现房地产的彻底转型

房地产改革当是中国社会建设大工程

中国建设内需社会需要做什么

中国的“房地产病”

第三部分 中产阶级与社会改革

“小康社会”和中共的“中产阶级”观

新社会阶层的崛起对于中国的政治意义

资本权力挑战中国和谐社会

中国中产阶级的厄运和社会的不稳定化

市场进入、豁免、退出和中国的改革困境

中产阶级和中国社会的命运

中国改革政策的困局

第四部分 冲突、抗议和改革动力

为什么要“麻烦制造”来争取利益?

中国社会稳定吗?

如何认识目前中国的社会抗议运动?

对中国的社会冲突要有清醒的认识

罢工潮与中国的转型动力

第五部分 社会矛盾与社会暴力

中国群体性事件的崛起说明了什么

中国解决权、钱、民冲突刻不容缓

“中国墙”

中国社会暴力蔓延及其结果

中国社会暴力蔓延的根源

第六部分 社会思想与道德危机

是什么阻碍了中国文化软力量的崛起?

中国当进行人本主义教育运动

中国的思想危机

中国社会信任的解体及其结果

中国面临三大宗教困境

第七部分 收入分配和社会正义

中国的公平经济学

为什么中国的收入分配得不到有效改善?

中国收入分配的制度缺陷

中国社会的利益博弈要求社会正义

民生经济是中国和谐社会的经济基础

分配公平需要社会主义理论的创新

第八部分 中国教育改革

中国教育改革的三大败笔

中国教育改制面临制度制约

中国教育面临深层危机

中国教育体制的官僚化及其后果

高校巨债折射出中国决策体制的弊端

中国当改变“过度教育”和“教育不足”的局面

中国官僚化教育评审制度的恶果

中国的教育改革和教育泡沫

中国国际知识链上的低附加值问题

中国教改要直面政治和教育自治问题

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