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ipp
IPP举办第二期县域发展论坛
2023年5月16日,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IPP)乡村振兴与县域发展研究团队举办第二期县域发展论坛,围绕四大主题展开汇报交流。IPP副院长、研究员林辉煌主持本次论坛。
县域分化的广东逻辑
IPP副研究员李婷以“县域分化的广东逻辑”为题做汇报分享。她试图通过对比广东、江苏、浙江三个省份的县域情况,从经济地理的角度客观分析广东县域经济分化的机制。
她指出,自然条件是县域分化的客观因素之一。改革开放以后的初始工业化模式深刻影响了经济发展的基本布局。再者,粤东西北地区与外省周边区域联动空间受地理因素限制,给粤东西北地区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这些构成县域分化的客观因素,也给以产业转移为主要手段的区域均衡政策落实带来不小的挑战。应该客观认识县域分化的客观因素,区分合理和不合理的因素,明确应对县域高度分化的方向和基本思路。
县域研究的调研思考与学理转化
IPP助理研究员、调研中心主任戴明洁分享的主题是“县域研究的调研思考与学理转化”。她结合调研以及课题研究经历,从行政体制、产业集聚效应等方面对产业园区建设及其升级的热潮进行了剖析。她基于黄埔区广州开发区以及新加坡裕廊工业区的发展历程进行梳理,对比分析了产业迭代、招商引资等方面的差异,提出从空间视角出发,在创新、产业、城乡、社会和制度等五个层面,进行产业创新与城市更新协调发展研究。
广东县域发展核心指标的数据分析与特征梳理
IPP研究助理杨庭轩带来题为“广东县域发展核心指标的数据分析与特征梳理”的汇报,从区域(珠三角、粤东西北)、行政区划类别(市辖区、县级市、县)以及指标数值梯度对广东县域进行分类,并从经济、产业、财税、民生四大指标开展分析对比。
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在经济层面,无论是从区域还是行政区划类别来看,GDP以及地均GDP的差异较大,而人均GDP的差异则相对较小;在产业层面,非市辖区的二产占比以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与市辖区相仿,但是体量仅有后者的1/10左右;在财税层面,仅有顺德区能实现财政自给;而在民生层面,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差距,在市辖区与非市辖区之间差异明显。
县域团队近期工作及下一步安排
IPP副院长、研究员林辉煌对乡村振兴与县域发展研究团队的近期工作进行了总结,同时也部署了下一步工作开展的主要方向以及相关细节。IPP社会政策研究中心教授杨丽君对于县域发展研究的视角选择以及框架构建提出了宝贵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