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莫道明
解决香港问题新思路:创设环珠江口湾区
到2020年,我国将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之后怎样走向第二个百年目标?可能有几个问题是必须要回答的。2049年我们的行政管理、政治体制、自由经济的市场、社会秩序,它们各自及其之间的关系会是怎么样?我们又怎样从眼前大家对于体制各方面的要求,走到我们规划蓝图的过程?有什么方法?目前为止我们都没有一个清晰的目标。
但有几点是可以肯定的:第一,既然是伟大复兴了,人均GDP一定也会在世界范围内处于领先水平;经济总量排第一,否则根本就算不上民族复兴;第二,社会保障体系和人民的福利一定处在全球的中上水平,也就是比较高的水平。第三,实现社会主义价值观中的自由、平等、法治。第四,政治体制、行政管理的水平,获得人民的高度认同以及在世界范围得到充分的尊重。这是最基本的几条。
那么,我们如何从今天的现状走到那样一幅基本蓝图?这就需要我们学术界和领导者共同去探索。广东先行也罢,先试也好,有什么可以给我们进行探索的?这是非常严峻的问题,要回答这个严峻的问题,就要建设一个能够领导,或者引领全世界的、更高层次的中国,向世界提供一种新的制度选择。
一、我们如何尝试构建这样一个试验的过程?中国之所以有今天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1980年代初开创的深圳特区这一伟大试验,从此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我们是在不断尝试,在试错中前进,才达到今天在经济总量上成为世界第二位,整个社会综合水平上升到小康水平的边上。
所以我们提出构建珠三角和香港/澳门的环珠江口湾区,作为中国走向民族复兴过程中的一个综合试验区。这个综合试验区,具有天然的基础条件,从经济上来说,从制造业到服务业都有相对完整的产业体系,经济总量达到1.3万亿美元,贸易额达到1.5万亿美元,把深圳、香港两个交易所加起来是全世界最大的IPO的中心。
二、环珠江口湾区可以成为社会法制与自由市场多样化的样本。大家知道,珠三角9个城市具有自己统一的社会主义市场方式,而香港却是自由市场,社会/法治体系也比较完善,但必须要解决这两者如何在一国之下的对接,如果在一国之下都没有办法统筹好两边关系,那么今后我们如何在世界之林获得其他国家的认同?因此建立这个湾区,不仅在经济上,更是在社会事业、社会生活方式、法制、市场经济上探索一种新的模式。
而且,环珠江口湾区有利于在调试政治经济体系过程中去解决香港现存问题,从而有助于给我们解决台湾问题提供更高层次的样板。其一,我们可以探索,在经济学意义上的小欧盟方式,也就是劳动力就业统一市场,例如香港的大学毕业生,可以来我们珠三角自由就业。香港的社会事业及社会矛盾跟我们本身的市场机制矛盾也是有着不同的方式表现的。
其二,法制上如何对接,构建个人、财产权利的安全机制。其三,文化融合。大家都知道,香港是一个接受西方教育比较多的地方,而我们国内是同时存在着三种文化特质,第一种是中国传统文化,第二种是我们党主导的全社会要执行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文化体系,第三种是新教伦理。这些文化体系的交融,将会产生一个怎样的、更好更有利于这三种机制的共同认同的文化体系?也就是说如何对接与建构一种香港人、大陆人共同认同的中国的文化体系。这是我们今后走向全世界,展现别人认同的软实力的必经之路。如果香港都没有办法认同,那么我们如何建构作为一个伟大民族复兴的力量?
三、如何构建我们的国际竞争力?我们从全球化中得益,全球化有三个过程,我们已经从引进来到走出去,构成了对别人更加强烈的竞争压力,那么,随着新技术革命和民粹的逐步兴起,探索构建一些新的良好的贸易规则、比较优势和资源配置方式就显得尤其重要。如果这些规则能在一国之下,在环珠江口湾区里面,率先协调规划出来,甚至可以跟TPP、TPIP进行竞争,就是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否则,如果在一国之下不能构建好这些规则,中国又如何在国际上占据规则制高点?
四、环珠江口湾区可以实现给世界提供多一种制度选择的机会。中国崛起的模式并不一定要取代西方模式,或者消灭西方模式,我们应该告诉这个世界,中国的发展模式,是提供给你们多一种制度选择的机会,而不是零和的博弈制度,我们也没有说谁比谁更好,西方也说明不了西方现在的制度就一定比中国未来的制度更好。所以我们就要建构一个内部多元化之下,共产党领导之下的多种利益的协调机制。
最后我们谈谈如何建构环珠江口湾区理念的几点建议。首先,应该由国家牵头,设立一些专题研究机构(课题)进行全方位前期研究;其次,要培育一批不管是在香港、澳门,还是在整个珠三角的跨国企业,香港和澳门也属于中国,那里的企业也是我们要进行扶持的对象,并不是只是在大陆范畴内的企业我们才进行扶持。我们可以构建这个湾区的产业体系。再次,更好地把社会事业对接起来,研究不同的社会治理制度的关系。